有朝随想

Share this post

有朝随想 - Issue #24

lostluu.substack.com

有朝随想 - Issue #24

找不着鹿
May 19, 2022
1
Share
Share this post

有朝随想 - Issue #24

lostluu.substack.com

你好呀👋

这周收到我自己calender的提醒,这份邮件通讯已经写了一年了。大致回顾了一下之前的内容,发现自己从一开始喜欢大段大段的写自己的观察和个人经验,到最近一段时间开始从内容中把自己”抽离“,不知道作为读者而言哪一种类型读起来更开心。

用数字说话💬

为避开审查机制,中文互联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谐音词和字母缩写。一直觉得自己早已“适应”了这样的互联网环境,直到前几天看到有学习博主在微博写关于学习考试的内容,通篇多次出现「学xi」这样的写法,也许是在一篇内容中出现的次数太多了,以至于终于再次感受到了那种震撼。

写不该写的字会被限流,讨论不该讨论的话题会被禁言。

显然当权者并不关心每一个具体的人,但每次你发表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骚动时,你会被删帖,会炸号,会被约谈,你会变成「舆情」。

当权者关心舆情。

因此我猜想,当权者是格外关心数据的。

i have faith in numbers, 那就让数字自己说话——

几位来自不同大学的华人研究者曾于今年3月发布研究论文,根据城际卡车流量数据变化,分析每次封城政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如果封城时间长达两周,造成的经济损失为该城市当月GDP的32%左右、全年GDP的2.7%左右。

局部封城的经济损失只有封城的四分之一,充分说明精准政策的优势。

结合自疫情发生以来不断看到卡车司机在高速上无奈滞留的社会新闻,觉得这着实是个既从社会一线视角出发,又非常有趣的研究角度。

4月上海封城之后,该研究团队又“更新”了数据发表了一篇新的文章,

四大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如果封城一个月将对全国产生更大的影响,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为全年全国GDP的8.6%。

不断严格的封控措施造成的恐惧会更加影响卡车流量。

封城之下被封住的不仅是肉身。

不能与其他人相遇,不能发生真实的交流,不能面对面看到一个真实的人,不能感受一个来自人类的触摸、拥抱,以及在许多东西无法自主选择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被剥夺感。

「非必要不xx」的句式无时无刻不在脑海中敲响警钟,要求每一个人回缩到「生存模式」,像手机电量低于20%时会开启的“低电量模式”。

世卫组织发布了疫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Mental Health and COVID-19: Early evidence of the Pandemic’s impact)的报告,指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

报告中指出,对心理健康来说,社交隔离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孤独、家人的痛苦和死亡以及经济上的担忧,也是助长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

与此同时这份报告也强调了,心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虽然我现在开启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受训之路,但我并不想鼓吹它无所不能。尤其是在国内的大环境下选择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这件事本身就让人觉得困难重重,所以我觉得实操性更强的可能是「找个人聊聊」——找一个能够让你感到安全,可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不完美的人坐下来好好聊聊。

与此同时令我遗憾的是至今未能看到一份关于疫情期间中国居民心理健康情况的靠谱报告,仿佛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抑郁和忧虑这样的词。

*

马可波罗(MacroPolo)智库致力于专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该智库于5月3日发表文章The Return of The Technocrats in Chinese Politics(《中国政治中技术型官员的回归》),梳理了近30年来我国省委书记和省长的专业背景数据。

文章给出的数据非常精彩,建议大家可以阅读原文。

用一句话来说,现阶段我们基本实现了STEM治国。

这也不免让人联想到这两年人文学者重新被大众所重视甚至追捧,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人类学、社会学,以理解自己的处境,找到自己本能的呼唤的理论根基,不知这是否是stem治国的副产品之一。

本周阅读

重新读了老六的三十五岁必死系列——

  • 三十五岁必死

  • 这些痛苦一点儿都不高尚

  • 习以为常的东西突然站不住脚了

  • 一个多数人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 ​一辈子都在给自己找台阶下

  • 口袋里没钱的不一定是穷人

  • 最应警醒的是这种边界感

  • 当二八定律变为二和九十八

三十五岁的死亡,有两层含义,一是施耐德老师所说的“心理死亡”,心智停滞,希望不再,知识更新和大脑活性陷于停顿,情感和心灵日趋凉薄,其后走向生理死亡的每一天,貌似虎虎生风,实则行尸走肉。

另一种死亡,则是蜕变重生,从旧我中挣脱出来,完成心理重塑和人生重构,哪怕外界和外貌依然故我,大脑和内心已经焕然一新。

无论哪种情况 ,横竖都是一个死。

我想把自己十几年前的那次死亡陆续写出来,供同样正在经历死亡的你参考。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系列,当然也带着我对读库老六的偏爱滤镜。

我也把这些分享出来,供同样正在经历死亡的你参考。

写在最后

如果喜欢这份通讯内容,也可以把这封newsletter转发/分享给你的朋友✌️。

身处平台互联网时代,推荐大家更多的去使用「主动寻找&订阅」算是对被动接收算法推送的一点抵抗。

周四再见👋

1
Share
Share this post

有朝随想 - Issue #24

lostluu.substack.com
Comments
Top
New
Community

No posts

Ready for more?

© 2023 找不着鹿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writing